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季是乐团遵循国际惯例运营,每年9月至次年6月的年度演出计划,自推出以来已成为中国顶级音乐水准的代表,奠定了上海交响乐团在业界的领军地位。搬入新厅后的2014-15乐季开始,又增加了SSP 即来访艺术家和乐团版块,正在进行中的2019-20音乐季被业界称为“比肩欧美顶尖乐团,艺术特色独树一帜”的顶级乐季。
音乐季预售票(Subscription)自2007年开始推出,是全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实行预售票的乐团。
创始于2009年,以城市最高音乐水准为标杆,邀请世界顶级指挥大师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正如世界各大重要城市都会有一场极高水准的音乐会来庆祝新年一般,“上海新年音乐会”是上海交响乐团代表东方向世界的新年问候,以城市的音乐礼赞来开启新一年的中西文明对话。
历界执棒上海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大师有里卡尔多·穆蒂、库尔特·马舒尔、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艾伦·吉尔伯特、克里斯托弗·艾申巴赫、帕沃·雅尔维、达尼埃莱·加蒂、梵志登、曼弗雷德·霍内克、余隆。
继上海新年音乐会之后,上海交响乐团又自2015-16乐季开始,推出了“新春音乐会”,以中国民乐元素与交响乐的融合碰撞,寻找中国声音的全新表达方式。
区别于大型管弦乐,室内乐多为一件或几件乐器而作,除了要求音乐家们拥有出色的个人能力之外,也需要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演奏,以达到精确完整的艺术效果。这种合奏正是交响乐队的雏形和基础。
创始于1879年的上海交响乐团自建团以来一直都有演奏室内乐的传统,早在1920年就有专场室内乐音乐会上演,梅百器、富华、查哈罗夫、佘甫磋夫等对中国交响乐发展产生深厚影响的艺术家们都曾登上过室内乐的舞台,乐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未曾停下探索室内乐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乐团还曾举办了贝多芬、莫扎特、德沃夏克等作曲家室内乐作品专场演出。1978年后,老团长黄贻钧先生希望训练乐手的合奏能力故而创办乐团的室内乐项目,并定期进行“业务汇报”,挑选可以公开演出的室内乐作品和乐手。1983年为进一步推动室内乐演出,上海交响乐团成立了“室内乐促进会”,主要成员包括当时的乐队首席张曦仑、长笛首席谭密子、艺术研究室温潭等人,自此每年定期上演室内乐音乐会,“上交室内乐”品牌自此诞生,曾登陆复旦、交大等高校校园,也在上海音乐厅公开演出。1991年,乐团与锦江饭店签约,每周定期在小礼堂举办周末室内乐音乐会,为更多观众接触古典乐提供契机。1997年起“转战”静安宾馆,2005年开始驻扎湖南路105号演奏厅(上海交响乐团旧址)。2010年,随着乐团深化体制改革,“上交室内乐”在音乐总监余隆的带领下开始迈向成熟化、职业化道路,除了对演出曲目、演奏人员进行考核外,对演出频率、场地布置、志愿者接待工作都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提升演出水准的同时提供舒适的聆听体验,“高标准、严要求”的“上交室内乐”在爱乐者群体中引起热议,音乐会一票难求、观众甚至站满了演奏厅走廊的热闹景象,为“上交室内乐”烙下深刻印记。2014年6月27日,迁入新厅前的最后一场“上交室内乐”(总第1257期)座无虚席,为乐团告别“湖南路时代”划上圆满句号。2014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正式迁入新家“馄饨皮”(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启团厅合一的运营模式,“上交室内乐”也因此扎根于“馄饨皮”,并更名为“上交之星”,旨在磨炼乐团成员功力的同时,打造属于乐团的室内乐“明星”,“上交之星”系列也成为了乐团常规音乐季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四十年来的辗转变迁中,这个舞台记录下许多当代知名演奏家曾经的足迹:黄蒙拉、孙颖迪、宋思衡、唐韵、王之炅等演奏家年少时常登“上交室内乐”的舞台。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馄饨皮”无法对观众开放,乐团仍坚持以线上方式展开室内乐演出,从未断档。2020-21乐季,“上交室内乐”品牌重新以全年十二场的超强阵容回归,进一步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门”作品,也挖掘推广“该识未识”的作曲家遗珠作品,续写四十年的音乐传奇。
凭借乐团音乐家们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上交室内乐”已成为乐团提升自身能力、普及古典音乐使命的重要平台。固定的演出时间、国际顶级的声效、舒适的互动空间、精致的演奏形式以及贴近观众需求的曲目定制,“上交室内乐”成为人们远离都市喧嚣、提高审美修养、培养人文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期以乐会友,在周末的闲暇时光近距离地亲近音乐、亲近演奏家、回归自我。
MISA的创立是希望通过古典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填补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没有古典音乐节的空白。10年来,已经有超过210场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精彩演出在这里一一呈现,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体验古典音乐的全新方式。
艺术教育是MISA的重要元素。在这里,诞生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和上海学生民乐团三个学生团体,又有小作曲家工作坊、学生节日乐队吸引音乐爱好者的加入,还可以通过担任志愿者参与MISA。10年来,1000人次曾经担任过学生志愿者,其中10余位已成为上交正式成员。
交响电影音乐会是MISA最受欢迎的演出形式之一。上海夏季音乐节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制作——《天书奇谭》交响电影音乐会,这一厚积薄发的“上海制作”成为MISA的经典。
1978年以来,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创作曲目多达50余部。尤其是近十年,通过与全球作曲家的合作,联合国内外乐团接力演绎,上交进一步推动具有中国文化魅力和自信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度传播,开启委约创作3.0时代。
2012年,上交与纽约爱乐联合委约的《甜美的早晨》,以李白诗词《战城南》串联起整部作品的创作脉络,该作品由纽爱全球首演,由上交亚洲首演。
由上交主导,联合中国爱乐、广州交响乐团共同委约青年作曲家赵麟创作了大提琴和笙的二重协奏曲《度》,在上海进行全球首演时,由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独奏。
上交和北京国际音乐节共同委约美国新锐电子音乐作曲人安迪•保秋创作的《乒乓协奏曲》于2015年上海夏季音乐节首演,首演视频在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视频网站Medici上创下一个月300多万的点击量;2018纽约的新春音乐会再次呈现这一作品,纽约时报发文,将Youtube上的作品视频评为当周8个最佳时刻之一。
上交特邀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以丝绸之路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灵感创作的交响组曲《敦煌》2017年在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首演。
2019年,有两部上交委约作品全球首演,分别是首位华人普利策奖得主周龙创作的交响曲《山海经》和华裔作曲家周天的《礼献》。
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巡演始于上世纪70年代。新世纪后,开始有计划地进入各国主流剧场,而从2009年的北美巡演开始,欧美一线院团的音乐季上有了上交的音乐会。2010年纽约中央公园的音乐会传递了来自上海世博会的声音,2015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演联合国大会厅,上交的国际巡演创造了许多中国乐团的“第一次”。
2017年8月,上海交响乐团在余隆总监的带领下,开启迄今为止国内乐团规格最高的海外巡演,受邀瑞士琉森音乐节、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奥地利蒂罗尔节日剧院和格拉芬内格音乐节,意味着上海交响乐团正式进入欧美主流音乐节,尤其是登台瑞士琉森音乐节的主场地,成为亮相这个有着80年历史的世界顶级古典音乐节的首个中国乐团。2019年8月,作为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乐团的世界巡演履及华盛顿、芝加哥、爱丁堡、琉森、格拉芬内格、阿姆斯特丹、伦敦等五个国家的七个城市,除了首度登陆英国BBC逍遥音乐节,还第一次亮相于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多个国际一流音乐节。
2018年6月7日,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DG向全球发布正式签约余隆总监&上海交响乐团的消息,上交成为国内首个由DG全球发行唱片的交响乐团。DG总裁Clemens Trautmann说:“中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古典音乐环境,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分别是其中最成功也最极具启发力的音乐家和音乐机构,他们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018年6月11日,签约仪式在德国柏林举行。同时DG向全球发布其盛大的120周年庆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启动音乐会由余隆总监携上交于同年10月10日在北京太庙呈现。
2019年4月,与环球音乐旗下DG厂牌签约的上海交响乐团和音乐总监余隆推出了首张中西方音乐对话的专辑。这张名为《Gateways》的专辑将于2019年6月28日正式发行,其中包括作曲家陈其钢的两首作品、拉赫玛尼诺夫充满活力的《交响舞曲》、以及克莱斯勒那首迷人的《中国花鼓》——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上海乐队学院由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三方合作创办,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二级学院,2014年9月正式开学。现任院长余隆先生为上海乐队学院创办人。
学院聘请国内外顶尖师资团队,结合专业基础和实践类课程,以上海交响乐团为实践中心,构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全方位培养职业乐队演奏人才。
除纽约爱乐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外,学院还和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学生职业乐团实践演出机会。
首个跻身于国际顶级音乐赛事之列的“中国籍”赛事。2016年首届赛事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世界顶级国际小提琴赛事从此有了高规格的“中国标准”。第二届(2018年)报名总人数增长近50%,两届比赛共吸引来自全球41个国家、近400名优秀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报名参加。
比赛设特别奖项,聚焦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作为中国籍的国际音乐赛事,比赛创立之初便宣布每届都有中国作品作为比赛必选曲目,特设“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内外选手助力传播中国文化。另设“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颁发给全球范围各个领域在用音乐诠释人文精神上有杰出贡献的人士。
上海交响乐团自2008年开始,在人才引进、资金募集、管理规划等各方面比照国际知名乐团运营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可借鉴推广的院团管理模式,引领全国发展。2015年,上交在余隆总监倡议下主办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旨在为艺术院团的行政管理者提供一个国际性交流平台,提高中国乐团运营管理的综合水准。
首届论坛于2015年11月举行,全国四十家乐团和机构的二百五十余名同行参加,通过国内外成熟乐团的管理案例分享,为各乐团创建沟通交流的机会,直面目前乐团管理的普遍问题并探讨其解决的可能性。自第二届论坛后,上海交响乐团带头发起“论坛理事会”,由全国各地交响乐团接力承办。
©Copyright 2021上海交响乐团(沪ICP备150054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