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O MAP®音乐地图课堂是集戏剧表演、音乐会、艺术导赏、互动游戏为一体的创意音乐体验课,以不拘一格的授课方式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渐进式地引领人们,消除对古典音乐的隔阂、培养聆听兴趣和习惯。
每节课主讲人都会以“脱口秀”形式讲解作品的基本概念、乐器乐理、音乐会礼仪等知识点,并配合乐队进行现场演奏;戏剧表演与音乐会的融合让观众看到了音乐家们生活化的一面以及对作品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活动中全场观众“无死角”、“零距离”体验互动,不仅有机会上台指挥真正的乐队,还能在互动游戏中与讲师以及艺术家一起分享对音乐的体会。课程内容寓教于乐又不乏系统性,使现场观众对古典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往期回顾
亲爱的SSO MAP®音乐地图课堂的观演观众,请查收今日演出精彩图片,欢迎转发!
亲爱的SSO MAP®音乐地图课堂的观演观众,请查收今日演出精彩图片,欢迎转发!
MAP回声 | 音乐大师的硬核浪漫和观众的温柔热情,音乐地图课堂持续发热。
想用一张门票一次体验
乐队演奏、艺术导赏、互动游戏
甚至是综合脱口秀、戏剧表演的高能现场?
也想在这种轻松的形式中
学到硬核知识?
那么这场75分钟的音乐会
便是为你量身而做
上周日,在上海交响乐团出品的
「音乐地图课堂」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会上
艺术家们用了十八般武艺
为大小朋友们展示了
「浪漫主义时期」那些事
音乐会上到底有哪些新奇有趣的环节?
音乐会中我能这样做吗?
如果你想体验一把被工作人员“亲切问候”的额外服务,那么大小朋友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穿着随意、想要带着零食入场,又或者是:用手机或相机拍照、偷偷录像等等。
如果大小朋友们还想附加得到邻座甚至是整个会场观众的注目礼,那么你还可以这么做:长时间轻声交谈、携带异响的包袋、让自己的孩子大声哭闹、迟到进场时发出噪音等等。
怎么让大小朋友们快速记住常用的表情术语?
行板、柔板傻傻分不清?除了死记硬背,主讲人用自己爬楼梯时的速度、表情和加戏的道具,自黑式地模拟表情术语在乐曲中的外露,包教包会!
猜一猜这是哪个时期的音乐?
不了解音乐时期的大小朋友不是好的乐迷。这一届的观众们十分可以!古典主义时期、巴洛克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曲听辨信手拈来,小朋友们更是积极异常,迫不及待地把卡片举过头顶。
前方高能的「音乐会“有戏”」
大诗人肖邦和情人乔治·桑也会有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的生活吗?答案当时是yes!在马略卡岛时期,二人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乔治·桑与出版商在争论什么?「音乐会“有戏”」以情景剧的形式给你演出来。
此外,你知道门德尔松和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有什么区别吗?德彪西最钟爱的乐器又是什么?从导赏到演奏、从作曲家到作品、从视觉到听觉统统满足你!
MAP回声 | 古典三杰有职场苦恼,牙签也能当指挥棒
“交响曲之父”海顿曾是宫廷的卑微仆人?SHE《不想长大》原来可以无缝衔接莫扎特?在贝多芬的音乐里你能感受到哪些颜色?
9月11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地图课堂”归来,聚焦古典主义时期,深入浅出,为观众普及了一把古典音乐。短短75分钟的时间里,主讲人用脱口秀的方式串起了音乐会礼仪,用戏剧表演再现了古典三杰的奇闻轶事,又在和观众的轻松互动之中,交代了管弦乐队里隐藏的那些门道。
● 古典三杰趣事多
二百多年前,维也纳出现了三个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都是“新维也纳人”,移民到这座城市,立志打拼,成就了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称古典主义“三巨头”。
让人意外的是,音乐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相当于仆人,无论是海顿的书信,还是莫扎特的日记,都能看到相关的记述。
“莫扎特常常和仆人一起吃饭。海顿随时在门口候着,等待老板召见,用自己写的音乐为他们的茶余饭后助兴。随着经济地位上升,作曲家们也逐渐独立了,贝多芬已经完全可以自立。”头戴卷发、身穿红衣,主讲人穿越回过去,化身为仆人说道。
一起穿越的还有三位工作人员,他们化作亲王、侍女和海顿,情景再现了这位写出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伟大作曲家,曾有哪些职场苦恼,又是如何作为卑微仆人为宫廷世家贵族服务的。
古典音乐看起来遥远,其实近在咫尺。现场,上海交响乐团拉出一段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熟悉的旋律响彻耳畔,观众们惊呼,这不是SHE的《不想长大》吗?原来,这首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竟是向两百年前的古典名曲取经而来的。
贝多芬一生中留下了诸多旷世神作,闭眼细听,你能感受到哪些颜色?坐镇现场的钢琴家依次奏响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悲怆》奏鸣曲、《致爱丽丝》,观众们听完纷纷举起手中的音乐色卡,用红色、黑色、白色代表三段音乐的情绪,答案高度统一。
不过,听到《悲怆》后,除了黑色,也有观众举蓝色,“就像我看到女儿的成绩单,眼前一黑,然后就抑郁了,变成蓝色。”主讲人笑说,古典音乐是高度抽象的产物,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情绪,想象空间很大,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标准答案。
轻松诙谐的氛围里,主讲人还普及起了音乐厅里的礼仪和规矩,不要迟到,不要拍照,不要吃东西,不要发出噪音,乐章之间不要随意鼓掌。
“叫好也不能随便叫,万一是外国团队,对方也听不懂你在喊什么。”所以全世界统一用意大利语“Bravo”,音乐会结束了也不要急着走,不妨喊“Encore”,可以买一送一。
● 管弦乐队有门道
说起乐队里的乐器、声部、位置,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音乐地图课堂”为此专设了 “认声部”游戏环节,让观众抱着纸板做的乐器去找座。
三位观众分别抱着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上台,怀抱小提琴的小男孩一屁股坐到了乐队首席的位子上,“没错。他已经坐到小提琴的‘天花板’了,以后可以当领导。”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副首席张松洁这一番话,惹来全场大笑。在三位声部乐手的亲自指教下,观众们很快将不同乐器在乐队中的不同位置摸了个门清。
如果说乐队是一支军队,指挥就是司令员,上海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张橹上台,逐一介绍起了家族乐器。在提琴家族,小提琴个头最小,音色最华丽,最有穿透力;在木管家族,双簧管的音准最稳定,音乐会开始前,所有乐器都要跟着它对音;在铜管家族,圆号有“Solo之王”之称,管子拉直了估计有三米长;在打击乐家族,定音鼓一般有4-5颗,而鼓锤多达上百种,作为乐队基石的它相当于乐队副指挥……每介绍一种乐器,乐手们都会现场奏上一曲。
张橹讲得正兴起,主讲人提了一根一米多长的大棒走了进来。原来,这是指挥棒。
那么,指挥家是不是一定要用指挥棒呢?“不一定,我的老师说了,眉毛都可以指挥。”张橹说。于是,主讲人给他送上了牙签、纸卷,完全不影响指挥,但彩带把他难住了,因为轻飘飘,没法给出清晰的拍点,而乐手们要抓到拍点才能抓到节奏。指挥棒的棒柄也有讲究,木头、塑料、铜制的都有,可以起到平衡作用,有人喜欢轻的,有人喜欢重的。
MAP回声 | 3分钟学拉大提琴,30余只小天鹅原地出道,本乐季最后一场惊喜满满!
20-21乐季最后一场音乐地图课堂
在如潮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这是5年来最庞大的一场观众互动,
看着满场的小演员开心自信的笑容,
这大概就是MAP CLASS最希望看到的场景
超现实的爱与梦--浪漫主义时期
在短短的70分钟里,MAP CLASS和观众一起弹弹琴做做梦,带着爱与梦幻,走进了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
音乐地图课堂 | 超现实的爱与梦--浪漫主义时期
2017年12月16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艺厅上演了“音乐地图课堂”2017年的最后一场演出——“超现实的爱与梦--浪漫主义时期”,在短短的70分钟里,MAP CLASS和观众一起弹弹琴做做梦,带着爱与梦幻,走进了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
音乐地图课堂是什么:
音乐地图课堂是集戏剧表演、音乐会、艺术导赏、互动游戏为一体的创意音乐体验课,以不拘一格的授课方式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渐进式地引领人们,消除对古典音乐的隔阂、培养聆听兴趣和习惯。每节课主讲人都会以「脱口秀」形式讲解作品的基本概念、乐器乐理、音乐会礼仪等知识点,并配合乐队进行现场演奏;戏剧表演与音乐会的融合让观众看到了音乐家们生活化的一面以及对作品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活动中全场观众「无死角」、「零距离」体验互动,不仅有机会上台指挥真正的乐队,还能在互动游戏中与讲师以及艺术家一起分享对音乐的体会。课程内容寓教于乐又不乏系统性,使现场观众对古典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百变堂主变身福尔摩斯,探秘“弹簧上的SSO”
“竖琴王子”孙之阳带幸运观众体验竖琴
用戏剧重现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恨纠葛
互动游戏让观众们成为了演出的一部分
©Copyright 2022上海交响乐团(沪ICP备150054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