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桌的你”到“同台的你”,这样神奇又浪漫的一幕,发生在指挥家余隆和小提琴家李伟纲身上。
“他说,咱们不急,慢慢来,我一听就感觉很舒服。”李伟纲这样形容排练时的感受。余隆自觉脾气不好,尤其排练时会很较真,但和李伟纲排练,他特别高兴,非常享受,“感情分肯定有,但感情还是建立在职业的基础上。”
三岁开始的深情厚谊
李伟纲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乖乖练琴,调皮的程度很有限。余隆就不一样了,校外的他爬墙上树,抓蛐蛐,抓知了,校内的他也是活跃分子,常组织大家出黑板报、表演话剧,“从小就没个安分,不务正业呗,伟纲练琴是很认真的,坚持不被我诱惑。”
大学时,两人同在上海音乐学院,一个修小提琴,一个学指挥。
李伟纲还记得,重逢的那天是1994年,他住在大提琴家王健在纽约的家里,晚上11点多接到小提琴家徐惟聆的电话,让他猜猜谁来了,“原来余隆在!我都准备睡觉了,马上爬起来,打了个车去他的酒店。”
五十多年的惺惺相惜
余隆和李伟纲接受记者采访
以客座首席的身份,坐进陪伴自己长大的上海交响乐团,李伟纲感觉很亲切,“好像我妈就坐我旁边。”“他老说想退休,我看也就是说说。我太太老说,没见过像你这么忙的人,我说有哇,余隆啊,忙得都不正常了。”李伟纲调侃老友,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起来依然精神抖擞,精力旺盛也是一种天赋,“他很聪明,非常注重细节,典型的巨蟹座,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而且,他还要上台指挥,曲目量非常大,人家要学50遍,他可能10遍就记住了,脑子很好使。”
李伟纲和余隆今年都57岁了。如今,余隆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中国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培养。李伟纲一样,虽然仍旧奋战在演出一线,状态也很不错,但教育占了他一半的工作重心,甚至越来越重,为中国培养下一代音乐人的想法愈发浓烈。
另外一点便是薪火相传,看到青年一代不断成长,“我们肯定不是终点,只是递交接力棒的,只不过跑的时候加了点速度,把秒数提前了,真正拿冠军的应该在后面。”余隆很开心,在“90后”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等人身上,他看到了希望。
©Copyright 2022上海交响乐团(沪ICP备15005424号-1)